• 英国best365官方网站入口
  • 经管邮箱
  • 教职工内网
  • 用户登录
  • EN

在路上 ——记IMBA2005级王传忻

2010-11-08
阅读:

王传忻,1996年至2000年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国际贸易专业学习,2005年至2007年就读于清华经管学院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合作的国际工商管理项目。2007年毕业至今,一直在财富排名前50强的知名美国化工企业某部门任亚太区市场发展经理。

远远地看到王传忻从办公楼走出来,穿着简洁的职业装,长发利索地拢在耳后,步履极快。采访过程中,她的语速同样也很快,但吐字清晰,语气坚定。

一开始,我们问了一个很轻松、很有趣的问题。“小时候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事”,她想了想,便跟我们娓娓道来。王传忻出生在新中国汽车的摇篮-长春市。6岁的她想在上小学之前去北京奶奶家玩,但是父母都在上班,没有时间送她去。于是,父母跟小传忻商量,“你要去,我们只能拜托出差的同事送你去了。行么?”。“恩!”她点了点头。从北京回来的时候,同事早已回长春。于是奶奶在北京火车站将她托付给了一位陌生的解放军叔叔。晚上,小传忻从梦中醒来,火车刚刚缓缓地开出了站台。那位解放军叔叔跟她开玩笑说,“长春站已经过了。你见不到爸爸妈妈了。”当时她吓了一跳,随后半肯定半害怕地说“不对,长春是终点站,到站了就不会再往前走了”。 至今,她仍然记得当时的那种忐忑的心情。这次儿时的经历成为她人生中第一次小小的冒险。“仿佛骨子里有爱冒险的基因”,王传忻笑着跟我们讲。

2000年大学毕业后,受全球互联网泡沫破裂冲击的影响,毕业生就业环境并不乐观。然而凭着自信的性格和语言优势,她找到了一份与国际贸易专业对口的工作——从事国际市场开发。那是一家高速成长型的高科技企业,她刚进入这家公司时只有300人,而5年后当她离开时,公司员工数目增长了3倍。随着公司的高速发展,她的业务能力也日益提高,不过她渐渐也感觉到知识和能力被掏空,是到了该充电的时候了。大学刚毕业的那几年,她一门心思都想有机会到国外继续深造,甚至考了GMAT和托福等。但是经过反复权衡,她还是选择了在国内读MBA。主要考虑到:第一、自己在国内干得不错。出国读MBA,如果毕业后留在国外,一切需要从零开始。如果学成回国,薪酬并不一定水涨船高。第二、在国内的商学院读MBA,同学都是来自各行各业的精英,可以积累优质丰富地本地人脉资源。下定决心之后,她对国内的商学院进行了研究和比较。在英国best365官方网站入口MBA项目介绍中她发现,清华跟100多所国际顶尖商学院都有交换学生的合作项目。这不两全其美了么?于是,她眼睛一亮,下定决心考清华经管学院的国际MBA项目。

经过紧张地备考,几轮地面试和笔试,她幸运地成为2005年国际MBA项目2班的一员。“MBA学员都是有工作经验的,都是带着工作中的问题来读书的。很多的学员都非常清楚希望通过两年的MBA项目实现怎样地飞跃。”王传忻带着我们一起回想那两年难忘的经历。“正式开始上课之后,班级的国际化氛围令我惊讶。我所在的国际班有1/3外国学生,授课老师都有海外工作或学习的经历,授课语言、案例和教材全部是英文的,班里的小环境非常国际化。”此外,繁多的政治、经济会议论坛、行业讲座和国际知名公司的宣讲会令她深刻体会到了清华的吸引力。清华MBA崇尚work hard, play hard的精神。紧张的学习之余,同学们也不忘记参加各种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如火如荼的流行歌曲大赛,马约翰杯学生运动会,足球、篮球比赛还有西门的烤鸡翅都令她无比眷恋清华园。

第一年的课程是相当紧张的,如集中营一般,每天睡觉3-4个小时是家常便饭。凌晨两点在校内的煎饼摊旁碰到熟人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即便如此,王传忻也会抽出时间积极参加各种学生组织和活动,主要是为了培养自己的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认识更多的同学和朋友。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她还参加了清华MBA同学会的换届选举。经过公开宣讲和投票,她成为了第9届清华MBA同学会主席。当被问到为何会当选时,她笑着对我们说:“5位候选人都非常优秀,都是非常好的主席人选。可能因为清华男生多,自己是女生,更有亲和力吧。”

学生组织总是给人松散,凝聚力不强的印象,王传忻有意识地将公司运作的核心元素运用到同学会的管理中。如清晰的组织架构,明确的责任分工,例会制度以及文字记录和管理等。这些只是方式、方法,其目的是为了形成一个有凝聚力、能干和务实的团队。“历届同学会为我们打下了很好的群众基础,同学会在MBA学员中的口碑和影响力都是非常好的,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她扶了扶眼镜继续说,“我记得上届主席冯超文就跟我讲,希望你们这届比我们那届更好,这就证明同学会进步了,在师兄师姐的鼓励下,我们这届取得了新的突破,创造了几个第一。包括获赞助款项最多的Orientation;第一次举办“共聚同秀”晚会,使同学们都有机会站在清华大礼堂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华;首次发起的“MBA校友访谈”项目,搭建了校友和在校生之间的平台,使学生记者以及广大MBA学员能够近距离接触并分享校友的经验和人生;将MBA案例大赛从MBA内部的一个小范围竞赛扩大到了本硕博MBA全部学生参加的激烈PK。在同学会的日子,是我在清华学习时最值得骄傲,最美好的回忆。不仅是因为我的领导力、组织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还因为我曾经在这里与同学会主席团和核心成员一起并肩作战,一起头脑风暴,一起享受成长的过程!这些都是宝贵的人生财富!”

2007年从清华毕业以后,王传忻一直在一家知名美国化工企业某部门担任亚太地区市场发展经理。在行业的选择上,她认为,能源化工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工业实力的体现。宏观上关乎国计民生,微观上关乎人们的日常生活。在职能的选择上,王传忻还是选择了老本行——与市场开发和市场营销相关的工作。目前,她主要负责与新产品、新应用和新市场开发相关的项目评估和实施。这是一份非常有挑战性的工作,但是王传忻却乐在其中。

“清华MBA对您的职业发展有什么帮助呢?”我们不禁好奇地问。“清华MBA的文凭是一张金色的名片。她使我有机会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和行业,而不是被选择。清华意味着一个遍布全球的人脉网络,在哪里都能找到组织。毕了业,专业、年级的界限基本没有了,大家都是清华大家庭的一个分子。比如,清华上海校友会会定期组织体育和户外活动、读书会、金融创业讲座等活动。虽然远离了校园,但却没有脱离清华圈子。其他学校的校友还挺羡慕我们的校友组织,经常慕名而来,客串我们的活动。清华的精神是我的动力源泉。每一个校友身上都有值得我学习的闪光点。最让我震撼地是那些在上海认识的白发苍苍的老校友。听听他们对时事、行业的分析,感受他们身上那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感受清华人特有的智慧和使命感,这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啊。那是一种鼓舞人心、充实而坚定的力量,它激励我成为生活的强者、工作的胜者和生活上的乐者。”

谈到对未来的设想,王传忻卖了个关子。“我的计划已经排到退休后了。”她笑着说:“跟其他校友相比,我各个方面还差得很远。我不想给自己太大压力,只想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人生的路还很长,我还在路上……”

采访时间:2010年7月15日

采访地点:上海浦东开发区

采访:乔蓉 王万忻

撰稿:郑蕴彤(学生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