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岁末,城市四处都张灯结彩,洋溢着喜。长安街车水马龙,穿梭的车辆欢送走着2006,迎接着2007。早晨的阳光撒满这座古老而年轻的都市,对面北京招商国际金融中心在晨光中沉稳、肃然,那里有北京银行、泰康人寿的总部,再过去一点是建设银行的总部大楼……我们所在的正是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主任李超学长的办公室,我们戏称:这里可以对中国的金融业有个全貌的俯视。
李超学长亲自给我们倒了茶, “你们这么远跑来,又是师妹,我得为你们服务一下。”这次访谈就这样徐徐展开了。
1982年,李超学长考入英国best365官方网站入口汽车系,87年毕业保留研究生学籍,进入建设银行。工作两年后,回到经管学院,就读工业外贸专业的研究生。硕士毕业后,又回到建行工作。在建行工作的近十年中,先后经历了项目评估、信贷管理、人事干部管理以及行长秘书等不同岗位的工作。2000年初,学长被调任中国证监会,从事证券业的监管工作。2003年初,调任中国人民银行,于2004年挑起了办公厅主任的担子。
这个履历与他同届的同学比较来说,是富于变化的。不光是换单位,具体的工作内容也有变化,而且是从专业技术岗位向管理岗位的变化。学长是怎么选择和应对的呢?“工作上的变化多数是组织上的安排,我觉得换单位换角色对人的发展是有好处的,能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全面的培养和锻炼。” 李超学长抱定了“真心地做正事,做好人”的原则,再多变化,再多辛苦,他都看作是一种历练。尤其在面对挫折和困境时,他最先反省的是自己,有什么做得不够好,“年轻时不怕有挫折,但要悟出道理,从每一次的挫折和失败中汲取经验,提高自己的‘防御能力’,‘强身健体’”。
也许正因为此,学长走到了目前的这个岗位上,有人用风光来形容,他只是淡然一笑,“在国家机关的管理岗位上,不说别的,单就文字工作、协调工作来说都是很累很辛苦的”。多少次写文件直到东方发白,多少次为了一件事情的落实打数不清的电话,学长已经记不清了。
是变化造就了不变,还是不变成就了变化?学长给我们讲了对他非常重要的两段小事。
人生总有困顿时,尤其是在比较年轻的时候,缺乏对外界事务作出判断应有的信息,没有丰富的阅历沉淀,很容易跑偏。李超学长非常感谢在他困顿的时候给他以指点的领导,使他把握了人生航船的方向。
90年代初期,李超学长在建行信贷部工作。那时的银行管理不十分规范,管信贷的人权利很大,有不少人利用这样的权利不顾后果,权钱交易,学长面对这样的现状非常困惑。这个时候,他的一位领导直言相告,“不要跟有些人学,那样会废了自己”。话虽简单,但深深印在了学长的脑海里,似警钟常鸣,使学长在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中,把握住了自己,经受了考验,同时也在业务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无论在业务和思想上都过硬的表现,使学长被更多的管理层看到,95年被提升为建行人事部机关干部处处长。在这里,学长完成了从专业型人才向管理型人才的转变。
进入管理岗位,工作内容和工作思路发生了较大变化。业务工作主要是技术和专业类型的,关注的是深度,宽度的事基本不想。而在人事处的岗位上,思想的出发点是“如何化解矛盾,把事情做成”,这就需要在处理每一件事情时,考虑的面要尽可能的宽,因素要尽可能的多,需要能够协调各种利益和矛盾。95到97近三年的时间,学长对管理岗位的工作有了全新 的认识,个人的协调能力和判断能力得到了长足的提高,锻炼非常大。
这三年,随着国家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国有商业银行自身改革的需要,建行对具有现代专业知识与管理知识的高素质人才对企业发展的作用有了较高的认识,需求日益迫切。为了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李超学长带领他的部门在人才选拔上,开创性地迈出了一步。在他的推动与直接参与下,建行总行第一次走进高校,从本科、硕士毕业生中直接挑选人才,经过笔试、面试的考察,确定录用。学长直言,选人的标准有两个:一是优秀的学校背景,一所优秀的大学,她的氛围与文化给她的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长远的,他们选择了清华、北大、武汉大学、上海交大等多所著名学府,也从此与这些高校开始了人才方面的合作,使建行的人才供给得到保障;二是个人的进取心和潜能,毕业生就业是真正步入社会的开始,在人生的舞台上如果没有进取心,不愿去开掘自己的潜能,是不会有所成绩的,学长通过面试,与毕业生面对面交流,发现应聘学子在卷面上不能反映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当年由学长选入建行的毕业生,有几名已经做到了总行部门副总经理的岗位,成为建行改革发展的中间力量,说到这里学长脸上漾起了欣慰的微笑。“对于从业务岗位转到管理岗位不适应的人,我想说,无论在哪里都能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岗位的不同,孕育的是人生的机会,在人生的拐点上是否能突围而出,是一个人思想、才能的全面体现,是一个人在此之前全部人生经历的整合,学长把握住了自己职业生涯的拐点,不断走向新的阶梯。
在学长的成长道路上,还有多少风雨和坎坷,还有怎样的路口与拐点,都融会在平凡的话语和淡淡的微笑里了。
多年工作在金融战线上,学长对经管学院的发展特别关注,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经管学院有22年的发展史,时间还比较短,在学术研究的积淀上还不够深厚,在经济领域还没有自己培养出“大家”,根基还需要一段时间夯实。从外面来看,院的楼盖得很漂亮了,各种项目的收入也很可观,希望学院能把更多的关注落在如何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如何营造学浓的学术氛围上。目前经管学院在国内金融领域就业的人数很少,数量上没有保障,出一两个可在国内金融领域执牛耳的人就很难期盼。在本科生的就业方向上,希望学院给予引导,有意识地往国内金融领域的政府机关、研究机构、大型企业输送人才,作为校友,在这方面非常愿意为母校多出些力。
在本科时任系学生会主席的李超学长,也非常希望在校的学弟学妹们能充分利用在学校的这几年时间,好好读书,把专业基础打扎实,培养超强的学习能力;同时也要承担适当的社会工作,提高综合素质,学习与工作有机地结合,有意识地全面锻炼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在不同的岗位上游刃有余,这是学长的期望,也是他自身发展的真切感受――打造一个全面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