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国best365官方网站入口
  • 经管邮箱
  • 教职工内网
  • 用户登录
  • EN

每月一读——《谁将主宰世界》

2016-04-06
阅读:

《谁将主宰世界:支配世界的思想和权力》

马克·马佐尔著;胡晓姣,秦雅云,唐萌译

中信出版社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开始减缓,但是其体量已经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位,但是我们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与我们的经济体量相比较,却还明显偏弱。我们该用怎样的思想去影响世界,为世界的生活提供更美好的未来呢?

本书作者马克·马佐尔(Mark Mazower)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教授。著有《希特勒统治下的希腊》、《黑夜中的大陆》、《巴尔干》、《幽灵之城》、《希特勒帝国》等著作,并荣获多项大奖,包括沃尔夫森历史奖、达夫·库珀奖、朗西曼奖等。在这本《支配世界的思想和权力》中他回顾了自19世纪以来的国际政治思想。

主宰欧洲乃至整个世界是为了人类更美好的未来,这种想法已经走过了两个世纪,马克·马佐尔(Mark Mazower)的作品完美记录了主宰世界这一理念的逐步演变,以及争夺世界主宰权的思想和权力在演变过程中难以避免的跌宕起伏和玄妙莫测,堪称描写两者关系的史诗级著作。

纵观1815年的欧洲协调到19世纪的国际主义,以及“一战”期间的国家联盟和“二战”后的联合国,可以看出国家地位决定了国际组织的发展。在英国强盛时期,国际联盟是英国的附庸,而随着美国逐渐强大并成为世界头号强国,早期的联合国也不得不听命于美国。但自20世纪60年代始,第三世界开始作为真正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美国开始失去世界话语权的统领地位。20世纪90年代的那些华而不实、夸张滑稽的期望也在书中再现,并展示了千禧年后乐观主义的分崩离析及其此后衍生出的令西方世界谈之色变的恐惧情绪。

在200年左右的时间里,欧洲和美国相继在世界上取得了某种主导性地位,却不复从前。一个多中心的全球平衡新体系正在成形,一个思想的新世界正在降临。

 

第一部分 国际主义时代

绪论 一无是处的欧洲协调?(1815~1914年)

欧洲协调就是在五大国(奥地利、俄国、英国、普鲁士、法国)领导之下维持欧洲的秩序,小王国被断然边缘化了,处在第二、第三、第四等级的那些国家只能屈从于由首脑大国做出的一致决定。欧洲协调有着非常强烈而保守的使命感。其成员国支持正统王权和阶级制度,更加重视秩序与稳定,而非平等与公正。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欧洲协调各成员国反目成仇,相继爆发了冲突,并愈演愈烈,这是欧洲协调走向灭亡的开端,1870-1871年的普法战争是欧洲协调的转折点,这场揭幕战开启了各大国之间异常激烈的新一轮竞争,民族主义思想及德意志的野心就是这场惨烈竞争的导火线。反对联盟的呼声此起彼伏,新科技带来的机械型战争更是加速了欧洲协调的灭亡。1812-1913年的巴尔干战争彻底摧毁了旧秩序,欧洲协调的几大国成员于伦敦会面。表明了各国的诉求,但遭到欧洲巴尔干半岛新兴势力的公然无视。然而,一战之后,欧洲协调的残留风气竟然存活了下来。

 

第一章 以国际视角统御全球

和谐共处是世界历史的主题,然而,全世界的统治者都梦想构建一个全球化的统一社会,这种观念始于近代,是出于对中世纪统一帝国理念的不满。到十九世纪中叶,“国际”一词发展为一种激进的思想派别,和职业技工与资产阶级、制造业与商业的崛起息息相关。从根本上消除世界分歧—国界、民族、宗教、国债,这将是国际主义的胜利。到19世纪末,即便是激进的国际主义反对者也不由自主地开始以国际主义视角思考问题了。

 

第二章 兄弟般的情谊

19世纪上半叶,最热切的国际主义者大多是福音派基督教徒。大西洋两岸的基督教徒们借着海外欧洲势力增强之势,忙于传播他们眼中的文明,为此开设学校,四处分发圣经,并发起反饮酒、反奴隶制的运动。1815年《巴黎条约》规定贩卖奴隶为违法行为,反奴隶运动初获成功。但是,维护世界和平才是他们的长远目标。1816年英、美都成立了和平组织,但是1853年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唤起了英国对沙皇俄国的仇恨,加速了和平运动的灭亡。1857年,和平大会委员会解散,而在美国内战期间,这些和平主义激进分子大多支持北部。

环境改变了,国际主义者的态度不像原先那么激进了,他们实行曲线救国,另寻和平之路。他们尝试建立新的体制,减少对公共舆论和上帝的依赖,学会了更多地依靠政治手段后,他们几乎找到了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这非常符合他们的理念:取消关税,实行自由贸易。1871年德国重返世界舞台之后,强大的敌对联盟崛起,致使1882年后亚非地区遭受了疯狂的土地掠夺战争,自由贸易的国际影响力被大大削减。各国更加崇尚军国主义和民族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席卷世界。总之,自由贸易运动与和平运动密切相关,同和平运动一样,自由贸易在国际主义盛行的19世纪四五十年代也曾辉煌过。一个世纪之后,美国成为新兴大国,并重提自由贸易,正是因为美国,自由贸易在20世纪80年代恢复了它的统治地位。

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内,国际主义几乎等同于有组织的社会主义这一概念,苏联成为世界强国之后这种情况更明显了。1864年第一国际成立,马克思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国际主义思潮在第三国际时达到全盛,人们熟知的1919共产国际就是第三国际,改组织由列宁创立,目的是促进世界范围内共产党人之间的相互合作。

 

第三章 法律帝国

法学家们忙于建立国际法,利用国际规则来统治世界。诚然,全球文化和社会的存在形式大不相同,那些法学家的工作就是向人们展现文明的标准,提供一套规范,一套能够用于国际评级及判断外交事务处理是否得体的准则。站在文明发展进程金字塔尖的是欧洲诸国,抑或欧洲曾经的殖民地,处在底层的则是非洲以及太平洋地区的一些野蛮未开化的民族。

但是19世纪的国际法具有两面性:法学家在证明海外殖民统治合法性的同时,还要维护欧洲主权国家在新兴社会的统治权。

 

第四章 科学联盟

科学家们幻想着用科学方式统治世界,他们要建立科学联盟,召开国际会议,要把专业知识进行全球共享,他们也幻想世界各国都使用他们发明的世界语,来减少人类文化的差异。

 

第五章 国际联盟

威尔逊绝对称得上是建立国际联盟的功臣,他认为“我们需要一个实力超群的国家联盟,它将成为世纪和平的受托人”。而当时英国是最强大国家,在大多数想要维护帝国统治的英国政客眼中,保存英美联盟直至和平到来至关重要。作为世界领导者,国际联盟开创了国际主义新体系,终结了神圣联盟和欧洲协调的神话,通过专业技术为民主和社会转型打下了基础。实际上,国际联盟是第一个推崇民主思想,又能认清大国霸权这个事实的组织。

 

第六章 意识形态之战

国际联盟言行不一,自相矛盾,他们满嘴的仁义道德,兄弟情谊,实际上却是因为他们是军事胜利的受益者。联盟竭力与之前的欧洲协调划清界限,标榜自己与“协调”的专治思想截然不同,可实际上它不过是欧洲列强结盟共事的交际工具。因此布尔什维克党人成立了共产国际。这两大集团一直处于敌对势态,直到1934年苏联加入国际联盟,两方才不得不放下旧时恩怨,共同抵御新的敌人—纳粹德国。

 

第二部分 以美国的方式主宰世界

第七章 “国际联盟陨灭,联合国长存”

二次大战之后,取得胜利一方的五大国,在美国提议之下成立了联合国,同时这五大国是具有否决权的五大常任理事国,联合国旨在维持战时大国的合作关系,为了避免国际联盟失败的命运,联合国愿付出一切。

 

第八章 冷战实录(1945~1949年)

二次大战的胜利不是单靠某一个国家取得的,而是全世界各国共同努力的结果,美国人民和政府受到这次胜利战争的启发,转变了他们的国家安全战略。人们认识到,在现今的世界,单方面的国家安全政策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和平是一个世界范围的概念,不仅要恢复和平,更要捍卫和平,这首先需要世界强国的团结利益和前景一致的国家开始结盟,美,苏为代表的两大势力进入冷战。部分国家很害怕卷入冷战受其牵连,国际上不经意间兴起了不结盟运动,形成了鼓励发展中间势力的新一派势力。

 

第九章 第二世界和第三世界

随着冷战的爆发,曾受万众瞩目、国力遥遥领先的大国苏联突然惊觉自己已经落于下风。联合国已经成为西方强国操纵国际政坛的政治平台,而且他们总能得到大多数成员的支持,而苏联却陷入了永久否决的困境。冷战期间各类国际组织如火如荼地创建起来,且多数都是由美国及其盟友负责运营,苏联置身其外的傲慢态度已经让自己疲惫不堪,举步维艰。苏联斯大林之后的苏联修改了自己的政策,开始加入联合国的技术援助工作,重新加入了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世界卫生组织。莫斯科方面渐渐认识到同殖民主义的斗争是时下最重要的意识形态问题,这也是苏联笼络联合国的关键意义所在。当然,两个超级大国都喊着反殖民主义的口号。自决权和全球化扩展和反殖民主义斗争的成功都对苏联和美国的国际地位产生了颠覆性影响。20世纪50年代初,苏联一直处于防守态势;到70年代中期,苏联在许多问题上与不结盟运动形成了统一战线,而美国也发现了联合国对自己不利的形势。1946年,联合国在51个最初成员国的基础上新增了4个成员国;1947-1950年,只有一个国家获准加入联合国;1950-1955年间成员国数目没有变化,而在1955年一年联合国就新增加16个成员国,而随后的10年里又有33个国家加入了联合国,1970年,联合国大会发展到有127个成员国,至此,亚非集团已经成为联合国的主导力量。联合国数目在20世纪末增加到188个。

 

第十章 重建世界之路(1949~1973年)

战后,美国人认为自己肩负着改造世界的使命,杜鲁门政府与苏联共产主义在意识形态上存在着重大分歧,他们认为必须向世界证明,在改善全球贫困人民生活方面,资本主义更胜一筹。杜鲁门认定全球贫困问题正威胁着美国式的生活,他向世界保证将同联合国的专业机构一道在所有可能的地方开展除贫工作。大多数时候,美国都是两手抓,掌权的实用主义者认为真正的现实主义就是尽可能利用国际组织。这个策略为美国提供了强大的资本及政治掩护,而代价小的出奇。1954年全年,联合国及其主要组织的财政预算接近8300万美元,其中美国资助了2400万美元。那时,美国给希腊一国的捐助就高达6800万美元,给全世界的资助总额为51亿美元。因此,说强大的美国在资助、控制并塑造联合国系统也不足为奇。尽管斯大林去世之后,苏联也开始资助联合国,但是与美国的贡献相比,苏联的资助不足挂齿。

 

第十一章 来自美国的反对

在联合国内部,一些与美国对全球公正定义完全不同的国家组成了势头强劲的联盟,因此,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政府一改以往缄默的反对手法,公开对几个政治集团实施反击。在其反击目标中,有第三世界呼吁全球经济新秩序带来的挑战,还有人权问题和环境问题。美国国会和民众对联合国的敌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便削弱了联合国应对环境问题和其他全球性问题的能力。

 

第十二章 国际经济新秩序

80年代开始的新自由主义让美国的地位再次加强,其一拒绝接受已经巩固了西方经济增长的战后“社会法团主义”,其二是重拾货币主义,其三是解除管制。这三方面都意味着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形成—其中大多数由美国制定—它轻而易举地摧毁了第三世界的愿望,还给大西洋联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为全球经济制定了新的规则。如此一来,西方世界在接下来的20年内发展了主宰世界的新模式,这一模式甚至有了独立的意识形态:全球化。

事实证明,联合国能为世界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另外,国际新兴力量也对世界的共同发展大有裨益。崛起的中国就承担了非洲和东南亚一系列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国承诺发展“南南合作”,为世界提供了一种新型的中国特色发展模式,它不仅为世界的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资金援助,还为他们提供了自己发展经济的经验教训

 

第十三章 人权法规

无论是过去的国际联盟还是如今的联合国,都试图创建一个全新的世界,各国实行民主政治,赋予人民统治国家的权力,同时由国际机构监督国家统治者和人民的合作关系。如果说在冷战结束后,国际行政机构在维和行动、干涉主义以及国际领土管理的推动下有所发展,那么其中最主要的就要数法治机构的发展了,其最重要的成就体现在国际刑法的颁布和国际刑事法院的成立上。令人十分惊讶的是,常设国际刑事法院的成立引起了美国的强烈反对。布什政府甚至威胁联合国,要否决联合国的维和行动,除非安理会同意为美国人提供豁免权。

 

第十四章 何者永存:欧洲危机及后续

现在,人类马上就要迎来新的时期,随着西方强权走向终点,预言家们开始分析随后世界将会发生什么。未来的大国关系可能与现在截然不同,但也会有效。日渐崛起的强国,主要是中国,他们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不怎么感兴趣,至少对它过去的所作所为并无好感。它们更加注重对国家主权的保护,并认为保护国内政治自由裁量权是必要的。如果这些新兴大国的影响力持续增长,美国创建的国际组织很可能会沿着新的方向,回到它们最初的设想轨道真正地发展起来,世界将会涌现更多的意见和观点,充实经济思想,改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起主导作用的刻板经济观念。

 

虽然,本著作是从欧洲角度审视与回顾了这个世界200年的形形色色思想,但还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当下的机会。在中国崛起之际,对中国读者来说,尤其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中国能为国际政治提供什么有影响的思想。所有关心人类处境的人都不应错过这本书。

 

 

图书情报中心               张力军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