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国best365官方网站入口
  • 经管邮箱
  • 教职工内网
  • 用户登录
  • EN

新书推介——《惩戒》

2009-02-26
阅读:

萨默斯的衬衣经常放在裤子外面,他的日程计划也经常是乱七八糟没有头绪,而且,他经常用自己的超人智慧去攻击自己的缺点,这些本可以使他成为一个讨人喜欢的人物,而且他在美国财政部的同行们也对拉里找不到自己的护照误了飞机的逸事津津乐道,但是他最不讨人喜欢的性格就是他无法掩饰自己高人一等的感觉。他刚刚到财政部工作的时候,人们就纷纷抱怨他不听取别人的意见,在会议上对他人的不同观点总是嗤之以鼻,甚至在国会山举行的协商会议上他也是这样的态度。在财政部任职的后期,他的人际交往能力明显增强了一些。但是当他认为别人的工作不合格时还是会长篇大论地进行攻击,这令他的同事们感到心惊胆战。1994年的一天傍晚在东京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他脆弱的自负性格展现无遗。萨默斯做完发言后,美国大使馆的一位官员宣布萨默斯刚才的评论是以行政官员的身份做出的。萨默斯立即纠正说“是高级行政官员。”

上文出自保罗·布卢斯坦的《惩戒》一书,被作者评说的萨默斯,也被称为拉里,是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教授劳伦斯·萨默斯,他在今年1月20日出任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萨默斯的父母均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经济学教授,他的上一辈亲属中有两位曾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年仅16岁时,他便在麻省理工学院攻读物理,后来转读经济。1982年,他获得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93年,28岁的他成为哈佛历史上最年轻的终身教授。萨默斯在学术界成就斐然,1993年,他因在经济学界的杰出表现获得美国约翰·贝茨·克拉克奖章。他是第一个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艾伦·沃特曼奖的社会科学家,他还是美国计量经济学学会会员和美国艺术科学学会成员。1982年,他成为里根政府的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成员。1991年,他离开哈佛大学,出任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师。1993年,他进入财政部,担任负责国际事务的副部长。1999年7月,他出任克林顿政府财政部长。2001年7月1日,萨默斯出任哈佛大学校长。

对这样一位在学术界与政界都长袖善舞的杰出人士公开肆意臧否的保罗·布卢斯坦是《华盛顿邮报》的记者。他毕业于威斯康星大学,是牛津大学的“罗德学者”。20多年来,他一直专注于研究经济和金融领域的问题。1990至1995年,他负责亚洲地区的新闻报道,20世纪90年代末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他在《华盛顿邮报》上报道相关的新闻。他还在《福布斯》和《华尔街日报》工作过,获得了财经新闻领域的最高奖Grerald Loeb奖,在商业报道领域享有极高的声誉。

《惩戒》一书的写作主题是20世纪90年代末的那场金融危机。在各种已知的和未知的因素的作用下,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开来,速度之快,实在是有点让各国政府措手不及,而造成的恐慌则是前所未有的。这场危机对各国以及全球的金融体制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其影响之深远更是难以估计。此后,相关主题的著作汗牛充栋,而本书被认为是其中最全面、最详实、最深入的著作之一。

本书共分十三章。各章节的内容如下:

作者序 说明及致谢

第一章 救援小组

第二章 揭开面纱

第三章 小熊维尼与惊天秘密

第四章 事与愿违的援助

第五章 汉城不眠夜

第六章 反对派意见

第七章 船长的助手

第八章 作茧自缚

第九章 如何开始说“不”

第十章 风险的平衡

第十一章 危机的深渊

第十二章 挣脱困境

第十三章 冷静反思

本书在众多的同类主题的著作中脱颖而出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作者熟练而独特的写作手法为本书增色不少。

作者是一位资深的财经记者,长期的文字写作工作造就了其优秀的作家功底,他极为擅长悬念式写作手法。在简略的篇章结构中,给读者营造了极为愉悦的、引人入胜的、戏剧般的阅读快乐。

其次,作者在财经领域的学识非常渊博。

作为牛津大学的“罗德学者”,他对经济和金融领域的问题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专注研究。正是由于他多年的记者工作经历与长期对财经问题的深入研究,使他能很好地讲述和分析重大经济事件。他成功地为《华盛顿邮报》撰写了20世纪90年代末的那场金融危机的经过,并负责报道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众多国家的拯救行动。这也使得本书具有纪实性很强的特点,它翔实地记述了20世纪90年代末的那场惊心动魄的金融危机,叙述了各国政府的惊慌失措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尴尬境地;由于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施行处处都受政治的左右,书中将援助国与被援助国之间的政治较量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也是一部总结与反思之作,作者在书中研究讨论了各国的经济政策,并重点评价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这场危机中的作用。正如世界银行南亚地区前首席经济学家,国际经济学研究所研究员约翰·威廉姆森所说“本书是一份非常好的调查分析报告。保罗·布卢斯坦向我们描述了当许多西方投资者们争先撤资时,发展中国家中最成功的几个成员国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是如何突然陷入金融危机的局面的,他仔细分析了全球的金融机构为什么没有很好地处理这次危机,同时又客观评价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应对这次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对于那些想了解这次令人难忘的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危害的人来说,本书是最好的选择。”

本书获得成功的第三方面的原因或许是因为作者从善如流、嫉恶如仇的表述方式。

在本书中,被作者点名评说的大人物,除了萨默斯,还有很多。在领略世态炎凉、感受经济的冷热的同时,他自然也阅人无数。许多其他作家在涉及重大问题与重要人物时,经常是很谨慎地思考,小心翼翼地避免做出正面评说。而保罗·布卢斯坦则恰恰相反,全书白纸黑字地充满了他对人、对事的无畏的点评,直抒胸臆。这也使得本书妙趣横生。

从前文中,我们体会到了他对人评说时的尖利刻薄;其实,他常常又是宽和友好的。从下文他对鲁宾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理事奥德林—斯米的描述中读者可以体会到。

鲁宾主持了这次会议。他一边聆听与会者的问题,时不时提出问题,一边在他的黄皮本子上涂涂写写。这是他在这种场合下的习惯。59岁的老财政部长是位深思熟虑的人,他曾经给华尔街带来了1亿美元的财富。他全面考虑了潜在投资的各个方面,在衡量了未来收益大于风险的基础上谨慎地做出各种决策。在管理国家财政上,他也用这样的逻辑思维来制定经济政策。

奥德林—斯米个子较高,极具贵族气质,带着复姓的他全身上下散发着一个人所能体现的所有文雅和智慧。

本书广受好评最重要的原因也许是作者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与收集的详实的资料。作者在书中这样介绍相关情况。

1999年春天,当金融危机已渐趋缓和时,我开始着手安排时间进行材料收集和研究。为此,从1999年9月中旬到2001年的1月中旬,我不得不离开《华盛顿邮报》一段时间以专心从事写作。

我的调查主要是基于对大约180位要人的采访。对其中很多人我都进行了多次采访,访问有时是面对面进行的,有时则是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这些被采访者中,有50多位是现任的或离任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官员、职员和理事会成员;其他一些重要的被采访者包括美国政府部门的很多高级官员,他们来自美国财政部、美联储、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国家安全事务委员会以及国务院;另外,其他一些国际组织和国家的高层经济决策者和职员也接受了我的采访,他们分别来自世界银行、西方主要工业国组成的西方七国集团以及五个接受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援助项目的“危机国”;被采访者中还包括很多银行家、对冲基金经营者、证券商和经济学家。大部分采访是在美国华盛顿特区进行的,另外我也专程赴曼谷、雅加达、汉城、东京、莫斯科、伦敦、巴黎、法兰克福和纽约进行了采访。我唯一没有去的“危机国”是巴西,这是因为我在巴西政府的主要决策者们赴美开会期间对他们进行了专访。

通过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美国财政部、美联储、白宫以及许多其他国家的政府官员,还有世界范围的银行家们和基金管理者们的采访,本书揭示了相关组织机构应对金融危机的一些不足之处,以及它们金融监管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警告我们,下一次金融危机可能更难于控制。正在持续中的并愈演愈烈的全球经济危机恰好验证了他的观点。这样一本兼具学者的智慧与资深财经新闻报道者的客观公正性的精心杰作,是各种专业背景的读者都会大快朵颐的。

徐璐撰稿